住院内系党支部第一党小组消化内科宋枭
糜烂性胃炎分为急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糜烂性胃炎。
急性糜烂性胃炎是以胃黏膜多发性糜烂为特征的急性胃炎,又称急性胃黏膜病变或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0%。
糜烂性胃炎常见的病因有:
1)幽门螺杆菌感染;2)应激状态(面对严重创伤、危重疾病时的反应;3)药物: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可导致胃粘膜损伤、容易反复发生粘膜糜烂;4)酒(酒精饮料)、刺激性食物等;5)十二指肠液反流:当胆汁、胰液、肠液等消化液可以反流进入胃内,损伤胃粘膜,引起粘膜糜烂。
工作压力较大,长期精神过于紧张,喜欢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酗酒,滥用止痛药物或者感冒药,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十二指肠液反流的患者,以及正在经历某些较为严重的情况(例如严重感染、创伤、心脑血管疾病、大手术等)的患者,发生糜烂性胃炎的几率会明显增高。
根据粘膜糜烂的程度和范围不同,急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也不同。病情较轻的患者:可能仅有轻微的上腹部不适感或者隐痛。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突然呕血和/或解黑色大便,医生称为糜烂出血性胃炎,呕吐物可能是鲜红色的,也可能是黑色的、咖啡色的,还可能混有血凝块。这是该病最突出的表现。其他症状:例如恶心、反酸、食欲减退、腹胀;如果发生了消化道出血,还可能因出血量的不同,发生不同程度的头晕、心慌、气促(呼吸急促),甚至晕倒、休克。
大多数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的症状没有明显的特异性,但常见的表现有:上腹部不舒服:可能是隐隐作痛,也可能是烧灼感,饭后可以加重。消化不良症状:包括食欲减退,餐后饱胀,恶心、反酸、打嗝等。如果糜烂程度比较重,发生了消化道出血,还可以解黑色大便;如果症状反复、消化道出血时间比较长,还可以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乏力等表现。
糜烂性胃炎不属于传染病。但病因之一的幽门螺杆菌,是可以在人群之间传染的。
糜烂出血性胃炎的严重程度跟出血的多少以及发病时间的长短有关系。
(1)如果出血量比较大,甚至发生了血压下降、晕倒、休克,那么病情是非常危急的,需要立即到医院急诊处理,否则可能有生命危险。
(2)如果出血量不大,但是因为病情反复、消化道出血的时间比较长,造成了明显的贫血,也需要及时就诊进行治疗。
消化道出血程度的评估和周围循环状态的评估:1)大便潜血实验阳性时,提示胃肠道出血大于5mL。2)当出现黑便时,提示出血量超过50mL。3)当出现呕血时,提示胃内积血量大于250mL。4)当出现头晕、心悸、乏力等症状时,出血量大于400mL。5)当出现四肢湿冷、发热等休克情况时,出血量大于1000mL。
与仅有黑便时相比,如果同时出现呕血和黑便,那消化道出血的量通常比较大。
呕血的次数:如果反复多次呕血,说明这期间消化道出血很可能是持续性的,累计的总出血量可能也比较大,往往也比较严重。
解黑便的情况:如果黑便很稀,量很大,甚至是暗红色、鲜红色时,说明血液在肠道内通过很快,这时的出血量往往也比较大。
头晕、心慌、发冷、呼吸急促、甚至在呕血或解黑便前后发生了晕倒、意识丧失,这些表现都说明出血量比较大,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发生消化道出血时,具体的量和严重程度需要专科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因此,若出现上述情况,建议及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糜烂性胃炎伴有黑色的大便要考虑这几种情况:(1)消化道出血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在肠道内被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变成黑色,如果表面附着上粘液,还可以发亮,就像柏油一样,又称为柏油便。(2)饮食:例如使用动物血、猪肝后,大便也可以表现为黑色。(3)药物:例如服用铋剂、铁剂以及中药后,大便也可以变成黑色。
非消化道出血造成的黑颜色大便在进行大便隐血检查时,结果是阴性的。
常见的引起糜烂性胃炎的药物:(1)最常见的是非甾体类抗炎药,例如布洛芬、吡罗昔康等。(2)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中老年患者导致的胃粘膜糜烂也日益多见。
一般来说,糜烂性胃炎很好修复,预后较好。胃癌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大多数情况下,糜烂性胃炎变成胃癌的可能性非常低,但是有如下情况需要注意:胃癌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患者的胃粘膜糜烂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导致的,同时幽门螺杆菌感染又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那么这些糜烂性胃炎的患者今后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就可能会相应的增加。
糜烂性胃炎基本的检查包括:胃镜检查(必要时在胃镜下进行胃粘膜活检)、幽门螺杆菌检查、血液化验:如血常规。大便化验:包括大便常规、大便隐血。
一般情况下,明确诊断为糜烂性胃炎的患者,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好、粘膜糜烂的程度不十分严重,是可以在门诊服药和复诊的;但是如果患者出现了门诊药物无法控制的症状、或者消化道出血量比较大、需要住院进行止血治疗时,那就需要住院治疗了。
糜烂性胃炎的治疗:
(1)一般治疗:
改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如饮食多样化,不偏食,多吃新鲜食物,不吃霉变食物,少吃或不吃熏制、腌制食物,戒烟戒酒等。
还要避免服用可能导致胃粘膜损伤的药物(若因为某些疾病必须服用,请根据医生建议服用保护胃粘膜的相关药物)。
(2)原发疾病治疗:
所谓原发疾病就是在糜烂之前,胃部就有的疾病。有效防治那些可以诱发或者加重胃粘膜糜烂的原发疾病,例如严重的感染、创伤、休克、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这样可以有助于避免胃粘膜的损伤、同时促进粘膜糜烂的修复。
(3)内科药物治疗:
例如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有消化不良症状的加促胃动力药或助消化药。
值得注意的是:(1)虽然糜烂性胃炎的疾病名称里也有个「炎」字,但是该病治疗的重点是避免那些可以损伤胃粘膜的致病因素,同时通过减少胃酸分泌、保护胃粘膜等药物帮助受损黏膜的修复。(2)与此同时,如果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的糜烂性胃炎,我们就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这时才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绝大多数情况下,糜烂性胃炎的患者不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在常规的药物治疗基础上,如果发生了消化道大出血,在有条件的医院,可以通过胃镜下操作进行止血,这属于内科止血治疗的范畴。如果上述治疗无效,止血困难,病情危急,医生可能会进行动脉栓塞止血,甚至外科手术急诊止血。
糜烂性胃炎患者在就诊时,注意向医生提供:
(1)近期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的报告单。
(2)近期检查化验的结果:例如血常规、大便常规、大便隐血、CT等。
(3)重要病情的叙述:
例如:亲属是否曾患胃癌、近期发生的明显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反复解黑色大便等。
糜烂性胃炎的症状总是反复发生,可能是因为某些导致胃粘膜糜烂的病因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例如:(1)虽然进行了药物治疗,但是患者忽视了对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服药习惯等的调整,比如仍然常吃非常辣的食物、酗酒、长期精神紧张、滥用止痛药等,这样会导致糜烂性胃炎复发。(2)根除幽门螺杆菌效果不佳:对于已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在按疗程服药并且停药一个月后,应进行复查,了解幽门螺杆菌根除效果,是否需调整药物方案。
如果不注意改变那些可能诱发胃粘膜损伤的生活、饮食或者服药习惯,或者仍然存在某些未能有效控制的疾病情况,例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十二指肠液反流等,那么糜烂性胃炎在治疗缓解后仍有可能复发。
糜烂性胃炎病人教育:饮食上:1)清淡饮食,不吃高盐的、腌制的,以及过于粗糙、辛辣的食物。2)不要喝太多浓茶、咖啡、酒精。3)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生活上:1)注意休息,减轻精神压力,避免紧张、焦虑的情绪。2)戒烟戒酒,烟酒均不利于胃粘膜糜烂的修复。3)停止服用那些不必要的、可能导致胃粘膜损伤的药物,如果因病情需要服用上述药物,可以根据医生建议同时服用保护胃粘膜、抑制胃酸分泌的相关药物。
糜烂性胃炎的预防:调整心理状态、避免精神过于紧张;调整生活习惯:按时作息、戒烟戒酒,避免过度疲劳;调整饮食习惯:按时进餐,避免过于辛辣、刺激、过热或者过冷的饮食;避免服用可能导致胃粘膜损伤的药物;及时治疗可以导致胃粘膜糜烂的疾病:例如幽门螺杆菌感染等。
上一条:认识动态血糖监测技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