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看似是老百姓最熟悉的药物,但大家真正了解它吗?
感冒、发烧,来点抗菌药物似乎成了人们的用药习惯,但这样用药真的对吗?
“见好就收”——觉得见效就不再继续服用了,这样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治好病吗?
今天,让我带大家一起来了解、认识一下抗菌药物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什么是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导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寄生虫病、结核病、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1]。
抗菌药物适用于哪些疾病?
抗菌药物仅适用于由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腹腔感染等,对麻疹、腮腺炎、流感等由病毒引起的感染无效。比如多数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而抗菌药物对病毒是没有效果的。
哪些药物是抗菌药物[2]?
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及化学合成类抗菌药物两部分。医院和药店的抗菌药物中,常用的主要有6类,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糖肽类。
滥用抗菌药物会有哪些危害[3]?
Ø细菌产生耐药性:首次使用抗菌药物是能够杀灭细菌,但是也有一些抵抗力强大的细菌会存活下来,当我们再次使用抗菌药物时,存活下来的细菌抵抗力已经变得越来越强,这样本可以消灭它的抗菌药物的效果就会越来越差,一旦细菌产生耐药性,药物治疗的作用就会明显下降,可能导致治疗失败,甚至导致无药可用。所以切忌滥用抗菌药物,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对遏制耐药至关重要。
Ø引起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滥用抗菌药物会引起诸多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如红人综合症,血尿,青霉素脑病,胃肠道反应如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泻等,过敏反应如药疹、皮炎等。
Ø菌群失调,导致二重感染:长期滥用抗菌药物可使敏感细菌受到抑制,而一些不敏感细菌乘机生长繁殖,产生新的感染,一般较难控制,且具有很大的危险性。
Ø感染加重恶化:自行选药不正确,药物用法用量、疗程等不适宜时均可能导致感染加重。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使用抗菌药物?
²不随意购买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是处方药,要凭医师的处方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不能根据广告自行购买。
²选择使用抗菌药物时,需经过医生的专业诊断,才能确定是否需要抗感染治疗、需要遴选哪一种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每种抗菌药物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所以贵的药不一定是最好的,最重要的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病情的药物。
²严格遵医嘱用药,即使病情好转,也要严格按照处方要求,足量足疗程使用抗菌药物,如果发现有效果就停药,不但治不好病,已经好转的病情很有可能因为在残余细菌作用下而反弹,进而产生细菌耐药。
参考文献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
[2]焦文温,张京华,刘玲.2018版与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抗微生物药物收录情况的比较研究[J].中国药事,2020,34(09):1001-1007.
[3]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22—2025年)[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22, 21 (12):1264-1266.
上一条:【2024年“全国药品安全宣传周”】切记!抗生素的六用七不用,用错会致命!
下一条:2024年“世界艾滋病日”特别节目在北京广播电视台播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