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操作规范与管理制度
1、三伏贴工作由经过培训的专职人员负责。
2、适宜人群:慢性疾病、虚寒疾病、体质较弱、反复发作疾病。禁忌人群: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瘢痕体质者。
3、处方管理:处方用药及穴位选择应由本科室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拟定,明确其禁忌症及相关注意事项,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议后报医务科备案。
4、实施“三伏贴”操作的人员,应为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或接受过穴位贴敷技术专业培训的卫生技术人员。
5、药物制备: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备用。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6、贴敷方法:先将贴敷部位用75%乙醇或碘伏常规消毒,然后取直径1厘米,高度0.5厘米左右的药膏,将药物贴于穴位上,用5厘米×5厘米(小儿患者可适当减小)的脱敏胶布固定。
7、贴敷时机:在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在三伏天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4小时,儿童贴药时间为0.5-2小时。
8、贴敷部位:贴敷的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膏肓、大椎、中府、膻中等。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辨证取穴,临床常用穴位有风门、膈俞、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
9、贴敷后的皮肤反应与处理:贴敷部位如果出现小的水疱,一般不必特殊处理。或者给予湿润烧伤膏外涂以减轻不适感。大的水疱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底部,排尽液体,消毒以防感染。破溃的水疱应做消毒处理后,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
10、做好记录工作。
下一条:中医科设立病房啦!
【关闭】